强化食品---中国比较慢

来源:盖茨基金会   2010-05-25 11:41:46
强化食品---中国比较慢
比尔.盖茨基金会中国负责人谈强化大米
 
     比尔.盖茨基金会驻中国首席代表叶雷(RAY YIP)在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分会组织的强化大米专家和媒体对话会上介绍说,实际上强化食品的历史很悠久,用大米、面粉、食盐等做媒介,从50、60年来的经验讲,这实际上是最有效,或者是投入最低、收入最高的一种改善营养方式。这个工作中国跟国际相比,发展的比较慢。实际上中国真正最有效的第一个强化食品就是食盐加碘,大概1996年开始有了这个政策,而且那个政策跟今天讨论的强化大米稍微不同,那个政策是强制性,就是所有给人用的食盐,国家规定出厂的时候,碘成分要加到多少。大概中国一半土壤缺碘,在那边长出的植物、动物也缺碘,往往生下来的孩子智力会低10分左右。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达到百分之百的潜力,丢了10分谁都会上心,这在中国算是比较成功的例子。
 
因为采取强制,这个工程不用向老百姓做太多宣传。你在店里买的盐,没有不加碘的。,增加的价格也是大家可以承受的,每一公斤盐大概增加半毛钱,一年用十来公斤,对整个家庭负担也不过增加几毛钱,也不是大负担。大米的强化复杂一点,它不是全民强制性,是由厂家出产做选择性购买。实际上国际上营养强化分两类,一是全民强制性,一是自愿性。各有利弊,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够做到强制性强化。
 
    我有一个观点,工业厂家把一部分产品加入营养素以后,他得去推销。在推销过程中,可以使一部分老百姓知道强化食品是好东西。从商业的角度来讲,这样做可以增加竞争能力。我们这家公司有强化米,保护你的营养需求,增加你的营养摄入。跟没有营养强化米的厂家相比,它在竞争上有优势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给老百姓一个间接的教育,老百姓觉得经济能力够的话就可以买这个强化的米。有选择性市场条件下,能够提高老百姓的认知是好的事情,也是推动营养改善的事情。这里唯一最大的缺点是,在一个商业竞争的情况下推动这个产品,有营养素的产品价格一定会比没有营养素的高一些,经济能力比较强的人比较容易得到强化食品的好处,对经济有限的人可及性就低一些。但是,总体说起来是可以推动这个市场的。(中国营养网根据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