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冬:大健康产业专论之我国保健产业发展的六个问题

来源:今日头条 - 健康产业人   2019-10-28 10:50:50
于小冬:大健康产业专论之我国保健产业发展的六个问题
 
作者:于小冬
 
中国大健康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
 
中国人自古就懂保健养生,懂食疗,懂得食品和药品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我们现在也有消费能力,有健康要求,有产能,有产品。但是中国的保健产业,发展得却没有许多发达国家那么快、那么理想,也不能完全达到消费者对质量、效果的要求,而且声誉也总是不那么好。那么问题在哪儿?
 
一、不扶持保健产业发展就无法走出幼稚期
 
保健产业是大健康产业的组成部分。我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看行业发展,谈谈看法。有人说,保健产业的问题是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必然表现。这个解释我同意。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达到全球第二位,但是资本的原始积累尤其是民营资本的原始积累远未完成,处处都会显现这种痕迹。
 
而且,不仅是金钱的积累,科学技术、教育、思维、理念、管理等各个方面均刻有资本原始积累和发展初级阶段的明显烙印。因此,尚处于幼稚期的“资本”,却遇到了迅速增长的当代健康消费市场,这就难免出现大量的无序、违法行为。从某种角度看,这也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解决的办法唯有扶持产业发展和加强市场管理相结合。
 
二、保健产业绝对不是“非主流产业”
 
有人用了一个词汇形容我国保健产业的地位-- “非主流”。我也有同感,感到这个行业总是处于“非正统”地位,不被重视、不被信任,被批评、被惩罚,好像搞保健品的不如搞药品或者搞其他行业高尚、光明。这种情况同发达国家大不同。在美国,保健产业绝对有正牌的地位,绝对是主流的重要产业。一些大的保健企业,还以秀总统服用由它们专门定制的产品为荣。
 
美国总统的经济顾问保罗.皮尔兹教授认为,保健(健康)产业是接续IT产业引领世界经济前进的第五波产业。这个观点得到了全球许多经济学家、产业学家的赞同。但是在我国,真正认识健康(保健)产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意义还有个过程。前不久国务院出台了一个发展健康服务业的文件,确实前进了一步。但是,还有待于对完整的“大健康产业”清醒认识、顶层设计、全面布局。
 
三、“惩罚”和“倡导”一样都不能少
 
各方面就是对保健产业支持不够,或者说不敢支持,这与第一个问题密切有关。一些“主流行业”、“权威人士”、“舆论大V”打压排斥保健养生和传统医学,有的确实是认识不够、了解不够或者不屑于去了解;有的就难保不存一些私心和私利。
 
我们的政策制订、管理、舆论,大都是重惩罚、重批评;轻提倡、轻肯定。我们的一些宣传、教育活动,凡涉及到保健产业,总是是在惩罚、在打击、在揭露,好像如此做就是站在消费者一边,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了。
 
我却认为,对规范的企业也需要扶持,对优质的产品也需要肯定,如果没有越来越多的好企业、好产品,消费者的利益也就无从保护了!而我们当前非常缺乏对企业、行业的肯定和表彰。中国的健康产业为国民的健康做了这么多工作,几乎从没有层次很高的、很正统的、很主流的表彰活动。
 
我们的政府部门本身不敢搞表彰,甚至还不准许社会组织搞,不准许它们弥补这个国民非常需要的空白。我们的倡导没有了,消费者就不知道哪个企业、那个产品好了,这也并不利于消费者。
 
我们总是在怕,搞表彰里边又有不正确的行为。大家知道,表扬和批评是两个有力的武器,难道我们要自动丢掉一个吗?对表彰中的不正确行为,是“因噎废食”干脆把所有倡导表彰通通砍掉呢?还是通过规范倡导表彰活动,让它们通过竞争逐渐体现科学性、权威性,以此淘汰那些不规范的表彰?
 
当然,在保健产品销售中,有传销等违法行为,应该坚决打击。但是为什么久禁不绝?对这些人的处理,绝不是仅仅采用简单的法律、行政手段就能奏效的。这需要智慧,也要给予引导和出路。国际上并不缺乏成功的经验。
 
四、产业发展的舆论环境不理想
 
卫生部做了一个健康素养的调查,我们也做过一个营养知识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消费者不具备营养和健康知识素养。那么我国国民的健康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哪里?我认为最主要的信息源和影响源还是媒体。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在正规教育阶段,除了专业人士外一般消费者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健康知识;其次,对于企业做的广告宣传,消费者并不是太相信;再其次,小部分信息来自口碑相传。所以,中国的消费者,大部分信息依靠媒体,他们认为这是一条“官方渠道”。
 
但是说实话,我感觉到中国的很多媒体对健康知识也真是不大懂,但是却拥有话语权。更有的媒体为了刺激眼球,获得个人或单位利益,争相地贬损保健产品,恫吓消费者或者向消费者邀宠。这也不利于我们健康产业发展。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保健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包括政策、宣传、教育、管理等等,都并不够好。需要系统地、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解决。
 
五、科学技术基础薄弱
 
中国保健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的科学基础比较薄弱,这很不利于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走出国门看一看。当前,在西方医学中“保健医学”发展非常快,医生很少有不懂保健医学就上岗的。可是我们的医生,除了相关科室外,基本还停留在治疗医学和预防医学阶段。
 
我就诊的某大医院干部门诊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大夫,在谈到补充辅酶Q10的问题时,居然说你现在没有心肌梗塞为什么要吃?真是一点保健医学的知识都没有!中国最早懂保健,但是现在西方医学在保健方面奋起直追,我们周边的日本、韩国也是在好多方面都走在前面了。
 
如果科学基础不能很好地支撑,产业的发展就不可能不受影响。对政府管理部门来说,如果不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和趋势,就会影响政策的支持和法规标准的建设;对消费者来说,不了解这些科学知识,就影响了对于这些产品的信任和消费市场;如果企业不了解的话,也很难有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六、保健文化建设缺失
 
保健文化建设是引领这个行业发展的旗帜。举例说,我国的传统中医,用了三个字“治未病”,另外再加上“调养结合”,三个字加四个字,就把整个这门学问、这个领域的核心东西说出来了。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文化的力量和深刻性!再举个例,欧洲要向中国卖橄榄油、卖红酒(干型的),卖奶酪(起司),这些东西中国人历史上不吃,怎么卖?人家并不单个卖产品,也不仅仅依靠市场销售技巧。
 
人家在大量科学研究和数据支持的基础上,总结这些食品属于”地中海健康饮食结构”!二三十年之间,就让国人把几千年都不习惯的东西吃上、喝上了。人家这个事成功,就是因为通过饮食文化的研究,了解大多数人的心理,就是向往高尚文明的生活方式、追求健康。
 
我们中国现在有这么好的一个环境,有这么大的一个市场需求,人们又这么迫切的需要保健,而且中国是这么一个有历史、有思想、有文化的国家,我们的医哲学的底蕴又这么深,我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保健文化?
 
如果有个非常响亮的提法,提得好的话,可能保健产业会有更快更稳地、从上到下大家都理解的发展!造福人民健康,应该是最光荣的事业!
 
对这个问题我也处于思考之中,愿意跟大家共同来研究,与时俱进地把中国新时期的保健文化研究出来,树立起来,响亮地推向消费者,推向政府部门,推向企业和科研教育机构,引领我国的保健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注:本文知识产权,属作者个人所有。文章如需引用,请与作者商议;文中段落或观点如需摘录,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