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食品有三个层面“功能”
我看食品有三个层面“功能”
(中国公众营养网根据于小冬主任讲话整理)按照法规,一个普通食品在市场上宣传功能是不行的。但是从理论上说,没有功能的产品是不存在的。食品有没有功能呢?有功能。不吃就饿,一吃就饱,这就是食品的基本功能。
食品本身有三个层面的功能。第一个层面,食品能让你吃得饱和解渴,这种功能这是最明显的。吃饱和解渴,这叫做解决“显性饥饿”。主要是解决人类需要的宏量营养,脂肪、蛋白、热量、水,因为这些东西缺和不缺是有明显感觉的。
实际上食品供应人的营养方面还有很多过去不为知的东西,包括在食品里存在的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这些东西都是不知不觉地伴随着解决显性饥饿的过程吃进去的。我们把矿物质、维生素的缺乏叫做“隐性饥饿”,解决“隐性饥饿”应该是食品的第二个层面的“功能”。人们在饮食过程中应该是依靠食物把显性饥饿和隐性饥饿同时解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问题了,隐性饥饿的问题突出出来了,通过食品解决“隐性饥饿”,已经解决得不够了。原因是环境污染、土壤里面的营养成分自然衰减、食品加工过度造成精细营养素损失。过去是靠食物,把显性饥饿、隐性饥饿一并解决。现在同样还是那些食品,但“物是人非”(我不知道用这个恰当不恰当)了。看着还是西红柿,吃着为什么味变了呢,不是那个味了。其实食物不管是颜色也好,味道也好,就是它的营养成分的反映。是不是变化,首先就反应在感官上,它的颜色、味道。虽然我们吃的还是这些东西,但吸收进去的微量营养成分不够了。微量营养素不充足以后会影响整个营养摄入平衡,进而就影响到作为生物体的人,出现机体运行的失衡而得病。所以现在在食品里头添加引起隐性饥饿的微量营养素就成为了必然。其实这些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30、40年代就发现了而且采取食品强化措施。对国际上来说不是新问题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是新问题,因为我们刚进入这个新阶段。全世界的国际组织,比如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发展银行、世界发展银行在发展中国家大力推动解决隐性饥饿的问题,隐性饥饿已经成为是人类健康的重要敌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发现食品还有第三层面的功能。什么功能呢?现在大家对健康的要求提高了,比如说发现小孩子的食品中添加DHA能够增加智力发育,就是说在某些功能上能给你帮助。当然是在一个安全的摄入量下能给你帮助。比如对运动员来说,不能吃激素类食品,但是有些食品有助于很迅速地恢复体力;再比如说小孩子高考,咱们经常听到说“今天没发挥好”,什么叫没发挥好啊,就是情绪、状态、心理状态不好。现在美国、台湾都在研究,我们实际上也很关注,有些食品是天然食品,但是它能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这也很好啊。运动员射箭、打枪,心理状态好,一枪一个十环;如果情绪不好,甚至能打飞靶。所以,食品具有提升人体某种功能性的第三层面的功能。当前全球食品呈现功能化的趋势,实际是在这一层面上发展。
说起来我们中国的“药食两用”就是指食品具有的功能性,只不过没有将这种认识发展到大规模地产业化生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