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面粉、食用油强化的建议》和《成立国家营养工作委员会建议》两个文件草案
来源: 2009-08-21 16:34:31
研讨会纪要
2001年12月8日 北京国宏宾馆
2001年12月8日“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在京召开了《实行面粉、食用油强化的建议》和《成立国家营养工作委员会建议》两个文件草案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北京市人大、北京市政协的代表约20人,中心主任于小冬主持了会议。
于小冬主任首先介绍了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和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的工作任务及有关情况。他介绍说,为改善和解决我国公众营养不良问题,由国家计委、卫生部、国家粮食局等单位组成的“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组”,计划以食物强化为我国全面改善公众营养状况的切入点,利用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有利时机,在国家发放的粮食(面粉)中进行强化。这项工作将首先在甘肃兰州、河北承德(暂定)展开试点,总结经验后推向全部退耕发放粮。目前,有关部门对开展这项工作意见已趋于一致,尚需进一步同西部开发办和财政部协商。
对面粉进行营养素的恢复性强化以及在食用油中强化维生素A是一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民族兴旺发达的有效措施,因此,建议分别由全国人大和有关部门完成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保证面粉和食用油强化工作在2005年前能够在全国实施。
于主任还向参加会议的代表阐述了成立国家营养工作委员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指出,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已不再满足于一般消费模式和消费档次,而是讲求营养、科学、合理的、高质量的生活水准;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依然存在着营养素摄入不足和摄入结构失衡两类营养不良问题。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应尽快把国民营养状况的改善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于小冬进一步指出,营养问题不仅仅是涉及每个家庭的微观问题,而且是事关民族、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良好的公众营养状况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营养不良不仅危及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能力、降低发展质量,而且还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据世界银行调查统计,发展中国家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智力发育障碍、劳动能力丧失、免疫力下降、疾病等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GDP总额的3-5%。如按此估算,我国每年因营养不良受到的经济损失高达2700亿元左右。营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多年来,由于我国营养工作存在多部门各自为战、缺乏总体规划和长期战略,以致这项工作成效不明显。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居民饮食结构、疾病模式等转型时期,为了进一步将我国营养改善工作推向深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成立“国家营养工作委员会”,将加强公众营养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列入政府的主要工作,并得到组织保障,使江泽民总书记“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到实处。
在听取了于小冬的发言之后,与会代表围绕两个《建议》展开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 政府应尽快把国民营养状况改善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代表们一致认为,两个《建议》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把国民营养状况改善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不仅是时候,而且和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至少晚了10年。因此,我们再不能错失良机,这关系到子孙后代,关系到我国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否则是要吃亏的。
代表们进一步指出,如何能够更好地体现和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因为,人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科学技术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提高了,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共产党才能最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的成立,对于推动我国营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我国整体营养工作的实际需要来讲,仅仅依靠“中心”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机构,才能推动此项工作全面展开。
代表们非常赞同尽快成立“国家营养工作委员会”,但他们也同时提到,这样一个有编制的正式机构,从决策到审批要经过较长时间,这样会影响工作进度,为便于工作可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办法挂靠在某个单位,比如国家计委。大家认为,营养工作涉及面广,涉及的部门也比较多,国家计委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部门,除了做好经济总量调控以外,如果能够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也列为调控范畴,这样更能体现政府调控的全面性和宏观性。因此,建议由国家计委将此项工作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来抓。
二、 要进一步加强改善营养的宣传力度
代表们一致认为,当前我国营养工作之所以没能引起国家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原因就是大家(特别是决策层)对加强公众营养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了解不全面,这就需要广大营养工作者做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使全民真正能够意识到目前我国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双重负担”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可低估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我国以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经济能够稳定增长的背景下,如果我们能够以很低的成本减少营养不良状况,换取每年因此而导致的2700亿元的经济损失,将可以推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因此,必须正确认识营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对此,几位来自北京的人大代表深有感触。他们指出,目前,北京市确定的未来经济发展的十大支柱产业里面不包括健康产业和营养产业,其原因就是从决策层到企业界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未来营养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此,我们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民真正意识到营养工作的重要性。
三、 以改善营养行动带动营养产业的发展
与会代表认为,我国仅仅重视营养状况的改善还远远不够,要以此为契机,配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来带动营养产业的发展。有的代表认为,应该建议国家建立营养城。营养城的建立可以由国家出资,企业参股;或者是由企业出资,中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均可入股的形式,建立国家营养股份有限公司(或集团)。总之,要培育和发展营养龙头企业,使之能够成为拉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北京市的代表表示,要向市人大提交议案,建议北京市在全国起表率作用,率先在中关村建立营养城,尽快培育北京市的营养产业发展。
四、 关于营养强化问题
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食物多样化是改善营养不良的最有效途径,但代表们认为,由于受经济发展条件、饮食习惯和营养知识等方面的限制,要在较短的时间使全国范围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居民改变目前的膳食结构很难,因此,大家比较赞同实行面粉、食用油强化的建议。但考虑到食用油强化目前在包装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近期内可实行面粉强化。
有的代表认为,食物强化工作必须要有政府行为才具有可操作性。1998年古船面粉集体曾经作过面粉强化的偿试,但当时由于缺乏政府参与最终没能推广。因此,为了保证强化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必须要由政府牵头,措施得力,企业自然会跟进。
来自企业界的代表认为,没有强制性的手段和监管措施在强化工作中国有企业很有可能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小企业的市场行为很难受到有关方面的监控,因此,必须要立法或建立合理的法律、法规。
也有的认为,强化工作在国际上是一种通行的作法,各国对此采取的态度不一,有的通过立法的形式强制执行,有的没有立法但执行的也较好。根据我国目前现状,提交人大议案再立法周期较长,是否可考虑先建立法规,以法规的形式来执行比较现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