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贫困地区人口食用强化面粉实行
来源: 2009-08-21 15:37:42
如何阻止贫困人口的“世代相传”,让贫困不传代,彻底走出扶不尽、帮不完、循环往复的扶贫怪圈,应是国家扶贫工作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标。经过长期的实践,大家已经一致认识到,排除了自然因素后,扶贫、扶弱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人口素质即“素质扶贫”。我们不仅要为贫困的人们送衣、送食、送药、送钱;也要送猎枪(生产手段),使他们自力更生;但更根本的是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猎手,从此不再需要救济。如何开展“素质扶贫”?则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各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道路不同,应选择符合国情的政策着力点和措施方法。
一、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人口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
人口素质是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品德素质、政治素质等诸项素质的集合,其中身体素质是人口整体素质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身体素质一般指人口体格成长和智力发育的状况、身体维持健康的水平、抵御各种疾病和环境侵袭的能力等。没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也就失去了较好的受教育能力、思维和创造能力、生产劳动能力。
根据我国目前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现实状况,走提高人口素质开展扶贫的道路,首先应当抓身体素质的提高。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教育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等各种各样的扶贫行动取得理想效果;才能够避免宽敞明亮的新教室中坐着一群发育不良孩子的尴尬;才能够告别多年来挥之不去的“因贫致病、因病返贫”现象;也才能够彻底摆脱贫困、瘦弱和疾病世代相传的梦魇。
实际上,相当多的国家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提高身体素质不仅是扶贫工作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提高国家和民族竞争力的关键。它们纷纷制定国策、发布法律,既实行以保障和改善营养为核心内容的针对贫困、病弱人群的特殊照顾措施,同时还推行面向全民的营养改善政策。
二、营养不良是贫困传代的重要原因
身体素质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营养。当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素能够充足、均衡地摄入时,儿童才能够智力发育健全、身体发育强壮,为一生的健康打好基础;学生才能够具备良好的理解力和注意力;成年人才能够保持强壮体魄、成为合格的社会劳动者。这也就是说,如果营养不能够保障,不仅使成年人因病弱难以摆脱困境,就连他们的后代在母亲腹中就已经播下了未来贫困、残疾的种子,就会因先天不足而丧失部分能力,处于竞争劣势!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自然会一方面大力扶贫,一方面又孕育、出生着将来难免贫困的孩子。
根据我国第四次营养和健康调查数据看,贫困地区群众的营养状况远未得到解决。以儿童为例,全国新生儿平均低体重率7.8%,贫困地区14.4%;全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14.3%,贫困地区29.9%;全国农村1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20.9%,贫困地区49%!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经验,受到影响的儿童应为检出率的2倍,只不过程度不同。一般会受到精心照顾的新生儿尚且如此,他们的父母家人的营养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此,脱贫何其难!贫困传代又何时可以休!
在最后的扶贫攻坚战中,应采取“扶强”战略,即首先使这些人口身体强壮起来,少得病、不得病、能御病(包括急慢性疾病和地方病),使贫困不再“传代”,而措施就是营养干预。
三、食物营养强化是迅速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的最佳途径
营养改善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摄入充足的热量,主要解决饥饿问题;其二是包括宏、微量多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除解决饥饿问题外,还要全面解决智力和体格良好发育、学习和劳动能力、疾病免疫能力、体内微生态平衡等一系列健康要求。从营养改善入手扶贫,只有全面考虑这两方面,才能真正有效。当然,由于条件限制,我们还很难做到按照合理膳食结构的要求向需要改善营养的贫困人口提供多样化的食物。是否有办法帮助我们,在提供食物热量的同时,以非常经济的办法使贫困人口获得迫切需要的微量营养素?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食物强化。
在改善营养的三条方式即合理膳食、食物强化和营养补充剂中,综合考虑经济条件、饮食习惯、营养知识和时间精力等多方面因素,食物强化以其安全可控、成本低、见效快、易操作、不改变人们原有饮食习惯和爱好、不改变食物性状等明显优势,被各国政府普遍采纳。我国于1995年果断实行了食盐强化碘,效果显著为世界称道;另外,婴幼儿分段奶粉也实行了多种营养素强化。以上两类食物强化均为强制性干预措施。全球最普遍的强化食物是面粉。我国政府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进行了大规模人群的食用强化面粉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果。血测结果说明,食用强化面粉安全、经济、简单、有效。据中外联合考察团实地调查,由于亲身感受到孩子发育、大人体质等方面的显著变化,试点当地政府和群众普遍表示接受和支持面粉强化。
一般来说,贫困地区人口的膳食以谷物为主,缺少肉蛋奶、蔬菜、水果,食物多样化不够,某些营养素必然缺乏。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最缺乏、最重要的营养素强化到面粉中,解除对贫困人口影响最大的健康威胁。如添加最需要的维生素A、叶酸、烟酸以及铁、钙、锌等6种营养素,每公斤面粉中添加的营养素不超过0.04元人民币,以人均年食用面粉180公斤计,每年用于营养素强化的直接支出仅7.20元,每人每月平均多花0.60元钱。所以,亚洲发展银行的专家计算,改善营养不良的投入产出率为1:20。其实,此事对我国成千万贫困人口及其子孙后代的意义,对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意义是难以完全用货币价值量估算的。
四、贫困地区开展面粉(或其它谷物粉)强化工作的政策建议
1、修订国家对贫困人口的补助标准,除考虑其基本的热量需求外,将每人每年最低微量营养素需求约人民币10元钱考虑在内,以尽可能杜绝贫困地区先天残疾、病弱等新生儿童继续增长,大力减少其他人口因营养不良引发的急、慢性疾病和地方病现象。
2、为切实保证贫困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应将贫困人口补助资金中的食物部分(包括用于保证最低微量营养素需求的补助部分),一律以实物形式发放。发放的补助面粉(或其它谷物粉)应一律为营养强化产品。贫困补助食品不得进入市场流通;
3、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部门采取讲课、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生育科学教育,切实保证育龄妇女食用营养强化面粉。对育龄妇女实施跟踪辅导与监督,保证其孕前、孕期、哺乳期获得基本的宏、微量营养摄入,保证婴幼儿食用营养强化的辅助食品。
4、民政系统对贫困地区发放的各种救济面粉,应一律为营养强化产品。救济补助食品不得进入市场流通;
5、贫困地区学校食堂或寄宿制学校,凡集体采购面粉的,必须购买营养强化面粉;
6、建在贫困地区的面粉加工企业或产品主要供应贫困地区的面粉加工企业,凡总产量50%以上为强化产品的,由国务院扶贫办公室授以扶贫龙头企业称号,享受相应各项优惠政策,其作为扶贫龙头企业所使用的银行贷款应缴的利息,按有关政策由扶贫部门予以财政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