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营养:一个事关发展的战略问题
来源: 2009-08-20 17:25:02
公众营养:一个事关发展的战略问题
公众 营 养与发展中心理事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秘书长 白和金
一、 营养是发展的关键之一
现代发展理论越来越认识到,物质财富的增长只不过是人类谋求发展的手段,而不是发展目的,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营养与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最基本的要求。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指出,每个人均有权利享有足以保证其本人及其家庭的健康与安乐的生活水平,其中包括:食物、衣物、住房和医疗保健……。1986年通过的《发展权宣言》更是明确指出,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要求所有国家在保障其他权力之外,还要保证所有人拥有享受医疗保健服务和获取食物的同等机会。可见,充足的营养是一项基本人权,是事关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问题。如果数以千万计的人生存权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人均GDP再高,发展的质量也是令人怀疑的。
营养与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营养与发展还存在着辩证的相互依存关系。从根本上说,人们的营养水平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但是,营养状况又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人的素质(包括智力发育和体质),进而制约、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数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特殊经历使我们对民族兴旺、国家强盛有着尤为深切的渴望。“东亚病夫”的屈辱称谓为我们从反面揭示了营养、健康与发展的关系。
为了推动发展,许多发达国家从三、四十年代就开始采取各种措施(包括立法),改善国民营养、提高国民素质。近年来不少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强了“营养与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并相应开展工作,效果非常显著。例如,60年代前,日本成年人平均身高低于中国成年人。60年代后,由于注重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采取营养干预措施并加强体育锻炼,现在,日本45岁以下男子平均身高已经高出我国同龄人;并且男、女身高增长速度也高于我国!再如泰国,由于政府重视并大力开展营养工作,在经济起飞之前使营养不良发生率由40%下降到10%,为其后的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情况说明,改善公众营养状况不仅是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还可以反过来推动经济发展。
二、 营养不良遏制了发展
营养是一个具有微观和宏观两重性质的问题。从个人和家庭的角度来看,营养水平关系到人们的体能、智商和发展潜力.营养不良只是对个体和家庭造成损害,但当家庭细胞遭受的损失在社会上重复数千万次之后,对发展造成的损失便是触目惊心的。营养不良会导致儿童夭折、孕产妇死亡,直接造成社会经济损失;营养不良还会导致患病率提高,增加医疗支出;营养不良还导致劳动能力下降,减少劳动所得。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由于营养不良形成的智力发育障碍、劳动能力丧失、免疫力下降、疾病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GDP的3-5%!如按这个调查的低限计算,我国每年因营养不良受到的损失达到2,500亿元!而且这个数字还远未包括民族竞争能力的削弱、生活质量的降低、家庭幸福受到的损害等深层次影响。所以,从宏观角度研究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制定相关政策时,不能不对公众营养给予更多的关注。正因为如此,各国政府(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都对营养工作相当重视,不少国家成立了国家营养工作的统一领导机构、制订颁布了有关法律法规、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地提高国民的营养健康水平。
三、 改善营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有人认为,营养状况的提高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了,营养问题自然就解决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国际经验显示,经济增长确实是营养改善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是简单直接的对应关系。一些国家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公众营养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与此相对应的另一个经验是,经济发展并不是营养改善的充分必要条件。有些国家总体经济增长幅度并不大,但营养状况却得到了普遍改善。这些情况说明,改善营养状况需要政府在公共政策方面做出努力。如果政府积极参与营养改善,即使经济增长水平不高,营养状况也能发生改善。因此,政府在加强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必要更多地关注营养问题。然而,改善公众营养是一件横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两大领域,综合性很强、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全社会来看,它涉及到政府部门、立法机构、社会团体、工商产业界、广大消费者以及科研机构等方方面面。在政府内部,则涉及计划、财政、经贸、外贸、卫生、医药、农业、粮食、扶贫、技术监督、妇儿、科技、体育、教育、广电、工商等诸多部门,需要各部门、各方面之间的沟通、协调、配合。目前,我国营养工作状况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要求。尽管营养工作的主管部门非常努力、做了很多工作,但依然存在多部门各自为战缺乏沟通协调的问题。正是这一原因,国家计委与卫生部今天在这里联合举办公众营养与社会经济发展论坛,邀请政府各有关部门、学术机构、企业代表共商我国公众营养改善大计,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我国营养改善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 抓住时机加紧工作,推动我国公众营养工作开创新局面
营养状况的好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形象,决定着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国际地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营养改善工作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人口众多,加之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仍然是营养不良人口最多几个国家之一,减轻营养不良的任务很重;就结构看,存在着营养素摄入不足与营养结构失调的双重负担。也就是说,既存在着发展中国家由于贫困造成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富裕而带来的新问题,而且我国这方面问题的来势还较猛。这两类营养不良问题造成的双重负担,给我们的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对营养改善工作提出了挑战。
从另一方面看,当前营养工作也存在着机遇。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及我国卫生保健工作坚持不懈的努力,居民疾病模式出现了质的转变,即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病谱转型期,居民患病从急性传染性疾病为主转向与营养有关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为主。这种转变使我们多年来提倡的“从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实现具有了现实可能性。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由温饱阶段进入小康阶段,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正是我们推动公众营养改善工作的有利时机。
为此,我院遵循国家事业单位改革方向,按照小机构、大网络的方式组建了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中心将以“公众营养与发展论坛”为依托,沟通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及相关企业在改善公众营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行动。我们热忱希望参加论坛的各位来宾积极支持中心工作,与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改善我国公众营养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为作者在2001年12月5日由国家计委等召开的中国公众营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